1894年9月17日,北洋水师在丁汝昌的率领下,从平壤返回。当天中午,北洋水师与吉野号相遇,战事一触即发。北洋水师率先开火,双方随即在黄海海域展开激烈的交火,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中日“甲午海战”。
定远舰因下水已有12年,年久失修,在战斗中首先遭到攻击,舰体受损,丁汝昌受伤,信旗被毁。北洋水师因失去指挥,陷入被动。
日本舰队采用夹击战术,北洋水师在战场上腹背受敌,一片混乱。邓世昌率“致远”舰冲杀在前,不幸中弹,全舰官兵殉国。
历经五小时,北洋舰队虽击退日军,但付出巨大伤亡。北洋水师此后未再与日军交战,日本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。
定远舰在甲午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,战后威海卫保卫战中,定远舰被日军击中,无法移动,丁汝昌下令炸毁自沉,避免落入敌手。然而,定远舰的残骸被日本打捞并拆卸,运回日本。
“定远”和“镇远”两舰被誉为“亚洲第一巨舰”,由李鸿章在德国建造。购买定远舰花费清政府140万两白银,其设计融合英国和德国军舰的优点。
这两艘巨舰使北洋水师实力大增,也令清政府稍感安心。然而,它们也引起了日本的强烈戒备,日本建造了三景舰,决心与北洋水师一战。
定远舰的残骸被日本精心保存,成为其炫耀战功的象征。福冈的“定远馆”是展示定远舰遗物的地方,也是世界上定远舰遗物最集中的地方。
2019年9月,经过考古调查,中国考古人员确定了“定远舰”的沉船位置。尽管大部分主体已被日军打捞,但仍留下部分残骸。
出水文物包括铜、铁、玻璃、橡胶等材质,其中铁质物品数量最多。这些遗物中有不少是残片,时间大致在晚清时期。
据说,日本潜水员曾在水下发现一个中国士兵的遗骸,双手紧握驾驶舵轮,保持着生前的姿态。这些遗物令人感到心酸,也让人想起那位士兵的忠诚和牺牲。
1895年,中日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中国割让辽东半岛、台湾、澎湖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,并支付巨额赔款。这些资源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,九一八后,中国国土沦丧。
为何清政府宁愿割地赔款也不愿开战?这源于其被西方列强击败后产生的畏惧心理。加之《马关条约》的巨额赔款,使中国国力再次衰弱,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条件。
“洋务运动”的初衷是提升中国科学技术水平,防止挨打。但到了慈禧太后手中,她认为洋务未必能成,所以最终只成了官员们中饱私囊的工具。
尽管北洋水师的两艘巨舰曾令清廷稍感安心,但内部官员的贪腐和朝廷的腐败,使得清廷无法有效治理,导致军事开支被挪用。
甲午海战时期,日本海军的弹炮发射数量远超北洋水师,且其炸药威力也远胜于北洋水师。尽管北洋水师官兵英勇奋战,最终仍不幸牺牲。
日本民间人士小野隆介出资,从日本海军购买定远舰残骸,建造了一座名为“定远馆”的别墅。馆内的鱼雷、火炮等遗物曾被日军拿去制作武器。
2002年,中国为了纪念“定远”号,在威海市政府支持下,斥资建造了“定远”纪念舰。2005年5月,该舰停泊于威海港北码头,成为一处标志性人文景观,见证着那段历史。
如今的中国已非昔日,但我们不应忘记历史,铭记国耻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我们一定能将中国建设得更加富强。